欢迎来到保健热线网!
遵义市中医院是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国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中医、中西医结合类别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基地,贵州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培养基地,贵州省“西学中”培训基地。
回首66年沧海桑田的发展历程,饱含了几代遵义中医人对振兴发展遵义中医药事业的满腔热血和无限热爱。
峥嵘岁月 艰苦创业筑根基
建院初期的中医院仅有职工65人,门诊部只开设中医内科、针灸科、中药房、化验室,住院部床位仅50张。生活、医疗用水、用煤、吃粮等都要靠人工担抬;医疗、科研、教学、药品炮制、加工只能挤在阴暗狭窄的房屋里进行。条件艰苦,人员配备不足,医院在艰难的环境中起步,但即使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中医院的医师、护士依然勤研业务,致力于传承发展中医药学,涌现出如石玉生、王运聪、汤宗明、杨忠光、郑旭东、彭明松等一大批名老中医及中药师,并开办了遵义市中医院附属药厂,即遵义市制药厂的前身;成立遵义中医学校,给黔北中医文化增添了丰富的内涵,为遵义地区的中医药事业及中医人才的培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解放思想 跨越发展铸辉煌
医院现已发展成为占地140余亩、“一院四址”(新蒲院区、凤凰院区、老城门诊部及红星门诊部4个执业点)的现代化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现有编制床位1200张,拥有先进的诊疗设备,虚拟化数据中心,为患者看病就医提供便捷、高效的保障服务。与此同时,医院也将软件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始终坚持“人才立院、科技兴院”方针,以人为本,注重引进和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现有职工947人,其中高级以上职称97人,博士4人,硕士研究生86人,省、市级名中医8人,建立了吴光炯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遵义工作站。
医院目前拥有62个行政临床医技科室。专科特色优势明显:肺病科为贵州省中医药重点建设学科,肿瘤科为贵州省中医药培育学科。拥有推拿科、脑病科、内分泌科三个省级黔北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遵义市老年病临床医学中心;遵义市神经内科(脑病)临床医学中心;遵义市糖尿病足病中医药防治创新人才团队(遵义市糖尿病足工作室)。康复科、中医经典病房、中药制剂中心为省级示范性建设科室,脑病科为国家级基层重点建设专科。肺病科、肿瘤科、脾胃病科、骨伤科、推拿科、内分泌病科、妇产科、针灸科、皮肤科9个科室为省级重点(含建设)专科。
医院不断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医经方验方,根据多年临床应用,先后研制了“消栓通络胶囊”、“金黄散”等8个院内制剂,疗效显著,深受患者青睐。
目前,医院已成为国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中医、中西医结合类别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基地,贵州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培养基地,贵州省“西学中”培训基地。不仅如此,还以医院为依托,成立起遵义市中医药学会、遵义市中医医疗、护理、中药药事管理质量控制中心,通过开展学会和质控检查工作,统一了全市质量控制标准,有效促进和推动黔北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
励精图治 厚积薄发启新篇
遵义市中医院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坚持公立医院办院方向,抢抓历史机遇,从管理创新中寻求突破、从服务改进中树立形象、从科技创新中奋力提高、从推进改革中谋求发展,用诚信待患的优良品质,奋力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不断努力将医院建设成为全国知名、西南一流、省内领先、市内龙头的一所群众信赖、同行尊重、政府满意、员工自豪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倾情奏响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乐章。
9月19日上午,富川瑶族自治县(...
为进一步推动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
9月17日,第22届中国—东盟博...
近日,第三届广西住院医师规范化培...
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帮扶工作,强化...
2025年是自治区计生协成立40...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保健热线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保健热线网 bjrx.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